一、水的預處理
預處理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懸浮物和膠體物質(zhì)等雜質(zhì),處理的方法除去部分硬度物質(zhì)。
鎂離子等雜質(zhì)的處理方法,一般包當水源水的硬度較高時,也可用預對于采用自來水作原水的鍋爐,因其懸浮物含量較低,一般可不作預處理。但如果選用的鈉離子交換器直徑較大或采用除鹽系統(tǒng),為了保護離子交換樹脂不受污染,最好在交換器前設內(nèi)裝石英砂或活性碳的機械過濾器,以便進一步除去懸浮物或游離余氯等雜質(zhì)。
對于直接選用河水等地表水作原水的,因其混濁度較大,需設澄清池,通過加入鋁鹽等電解質(zhì)藥物,經(jīng)混凝、澄清、過濾等預處理使水得以澄清。
如果鍋爐使用的原水的硬度很高(> 6mmol/L),直接進行離子交換軟化處理將很不經(jīng)濟,可采用沉淀軟化預處理,使鈣、鎂離子反應后呈沉淀析出,再過濾除去。對于硬度、堿度均高的水,宜用石灰作沉淀劑;對于硬度高、堿度低的水宜用石灰一純堿聯(lián)合沉淀劑。采用沉淀軟化處理時,將水加熱到70~800攝氏度.可提高軟化效果,處理后水中的殘余硬度甚至可降至0.3~ 0. 4mmol/l。有利于防止鍋爐設備內(nèi)水垢的形成,以延長鍋爐使用壽命。